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韓國財閥

最近有幸替一外資企業到韓國當地作招聘,藉此對其求職市場作較深入了解,甚為有趣,也值得深思。

在韓國,基於歴史因素,造就當地以三星、現代、LG等為首的財閥 (Chaebol)之獨大;話說,在六十年代,當時韓國在內戰後一窮二白,政府便對這些以家族形式經營的財閥威迫利誘,強硬地要求他們跟隨政府大方之餘在各範疇也施予各種政策上的優惠藉以振興經濟。這些財閥在韓國國內毛孔不入,深深主宰著國民日常大小生活,絕對可媲美香港以李氏為首的地產霸權。

當然「獨大=腐敗」可謂永恆不變的公式 - 雖云財閥對韓國經濟貢獻良多,可是帶來的問題也不少:比如説,他們衍生的壟斷問題嚴重,官商勾結也不時發生;再者公司也走不出家族生意的「中央集權」框架,往往決策取決個人喜好等 - 某程度上,這些行為在香港的地產霸權企業的作風可能也是大同小異,只是也沒有韓國的財閥般來得明目張膽吧。

事實上,小弟和一些在香港大韓企工作的香港員工交流時,他們也笑說其企業文化的「獨特」-比如說,韓國老闆不時會在面試時突然不作一聲走出會議室講電話然後自由出入,也偏向是「一言堂」及有點「大男人主義」,引致不少習慣在歐資美資公司工作的人慕名加盟後也會「水土不服」。可是,在韓國,不少當地畢業生卻是以加入財閥為終極目標 - 父母會視子女能加入財閥為光宗耀祖的畢生夢想;畢業生寧可失業兩年、不入跨國公司也要等機會入財閥;財閥則每年不亦樂乎地舉行科舉般的考核任意揀卒(坊間甚至會出精讀教人預備如何過五關斬六將)。到底財閥對當地打工仔為何有如斯吸引力呢?

綜合各評論和分析,可歸納以下原因:

讓金錢説話:打工仔大多求財不求氣,據幾年前當地一項調查顯示,員工在財閥的普遍人工比外資公司高12.5%;比中小企高56.2%;比國有企業也高26.6% - 因此國際知名的跨國在當地也難已和財閥爭人。薪水愈高,怨氣愈少 - 講完。

軟性宣傳:除了銀彈外,財閥也愛藉傳媒軟性宣揚其家族或主席總裁們的傳奇豐高偉績,以及其對國家的貢獻或企業如何在國際巿場揚威為國爭光 - 令人民也會覺得在財閥工作有多一份使命感、自豪感 - 當然,他們的軟性宣傳理應是比鄰國朝鮮的神化金氏來得高明和自然的。

鼓勵研發,放眼國際: 銀紙和門面功夫做足外,不得不承認,韓國的財閥是有遠見且勇於求變的 - 他們放在研發的資金不斷提升,財閥也不斷改革優化企業架構和行政決策,也發展各自專長的領域,在國際市場佔一席位,而非只利用本土政府政策上的優勢「塘水滾塘魚」。產品市場發展和機遇空間大,人才自然願意加盟。

人才投資: 這也是財閥最「揼本」的一環 -以三星為例,據說他們會每年挑選一定數量的精英,免費讓他們在國外「體驗生活」一年,好讓他們了解當地國情文化,以便日後在國外擔任要職,成為該國專家;而據調查顯示,三星自2003年起花在培訓的金額是一般日資企業的兩倍,歐美企業的三倍!


如前文所言,韓國財閥的獨大在社會和經濟層面仍是衍生不少問題;只是基於他們能令打工仔有錢有面有機會,自然不難收買人心吸納人才。籠統地說,有人才,企業自能持續發展。反觀香港的所謂大企業呢?除了慣常別人常言道的「傳統保守」、「算死草賺到盡」、「待遇不佳」外,他們又會有遠見去改革吸納一流人才,讓本地薑不會普遍對其反感,只嚷著做外資公司嗎?就筆者所見,個別本地公司是有此遠見的 - 只是要像財閥般在韓國和外資於吸納人才上爭一日之長短,仍是遙長路遠啊!

* 文章亦刊於<CTgoodJobs.hk>及<852郵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