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

末日博士的啟示錄

香港貴為金融中心,財經新聞自然是備受囑目的一環 - 傳媒御用的金融專家應運而生。他們很多時會被戲稱「財經演員」,當中不乏紅褲子出身來自銀行、基金公司的,也有傳媒出身的;小弟自問不韻金融,不知他們是「有料」還是「花瓶」,但從自己所見所聞,近年最令人深刻的非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分析師羅家聰莫屬。

羅家聰被人稱為「末日博士」,概因他真的是一位博士,也因為他對環球經濟言論向來以悲觀見稱,亦不幸地被他言中零八年的金融海嘯; 當然究竟他是否每次皆「真心灰」我本人有點質疑;只是羅學術背景深厚,再加上思路清晰,數據分析强,往往他支持一方的論調從他口中說出就會變成難以犯駁的「真理」(這有點像文壇的陶傑)-久而久之,他的論調自然貫徹始終自成一家,深入民心(對與錯則另作别論),「末日博士」形象短時間內鶴立雞群- 聰明的 Personal Branding 是也。

小弟在獵頭界打滾數載,聽聞羅家聰真人甚為「串嘴」,說話不留情面 - 這從他在傳媒日常和記者或聽眾的對答或城市論壇的舌戰可見一斑;甚至因他的言論往往涉及敏感的社會民生及政治議題而盛傳被高層勒令封嘴。雖然他常被指說話激進尖酸刻薄又晦氣,但正是他的直接、敢言深受大眾愛戴,而傳媒又能從他的言論製造爭議性話題,反形成一種個人魅力和鮮明性格 - 畢竟「爭議性」好比煮餸時用的一樽鹽,少量的可以為公眾人物或領袖們「帶出味道」(當然過量的則會不知所謂及博出位,淪為Tree Gun 之流)。

事實上,羅家聰上述的風格和性格相信也和其出身有關:據知,他中學時熱衷辯論,威盡學届,被封「學校史上辯論之神」,培育出他的「串人唔駛本」和善用比喻的敏捷思辯;而他的政治及公共事務學士、數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之「集郵」學歷在市場上是罕見的(因大部份「大師」偏向是強於一科的專才),也讓他的知識涵蓋面甚廣,令他看得宏觀,計則精準,亦使他本身說甚麼也總較說服力。


細閱報章之前的一些專訪,他提到自己出道時可能因學歷過高而令僱主卻步,「量地」了一段頗長的時間;也說到自己打政府或大學工時因沉悶而鬱鬱不得志等,更突顥他現在的獨當一面得來不易。可是世上總有一種人,不論豹隱多久,總會不知怎樣的找到自己的舞台去表現一番(辯論、學術、政治或金融也好),註定不甘寂寞,永遠惹人注目 - 他們有著自己頗出位的一套,而人們往往好像吃榴槤般各走極端地好很喜歡或好很不喜歡他們 - 「末日博士」好比足球界的摩連奴或電視界的王維基,你總愛邊看邊罵,大嘆此子的行俓和言論真抵死得來又會不自覺地會心微笑;可是他們自己或不會刻意乞求但卻會盡情享受掌聲,其他聲音則可以一概不理 - 這也可能是職場成功人士想言道的「心理質素」吧!


* 文章亦刊於<CTgoodJobs.hk>及<852郵報>

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文人風骨

在獵頭行業多年,求職者在接受新僱主聘書後轉軑的情況在香港這機會處處的功利市場不時發生;而他們轉軑的理由和解釋往往千奇百怪,很是有趣。

猶記得有一次,我的一個客戶公司A 想聘請一頗資深的求職者 Kai 當總監,因Kai 履歷出眾,所以縱使他要求多多,公司A 也如黃大仙般有求必應;最後公司A 開出的條件優厚,甚至是連上班日期一概傾妥,只是簽約前碰巧該公司遇上一些小官非見報,加上原有公司聞風挽留,Kai 見狀立刻瓜田李下打退堂鼓;那公司因愛才而Kai 又真的是那空缺的perfect fit,所以他們也再三對Kai 解釋前因後果,保證那官非只是誤會、小事一樁,很快會事過景遷;誰知,Kai 不領情之餘還狠狠拋下一句:「我是有著文人風骨,人生有自己看重的東西和價值觀,不是只看錢和前途的!」公司A 聽到這裡也無話可說,只能祝君好運。

誰知半年後,不知什麼原因,Kai 應是在非自願的情況下離開了原有公司,並在聲稱自己「休息」了一會後,開始放風聲重投市場;有趣的是,這位甚有文人風骨的 Kai 可能因為没工開一段長時間「求工若渴」,居然主動找公司 A 希望「翻兜」,並說他自覺上次的面談中大家也留下深刻印象,希望可以真的合作。

公司A 畢竟是一家頗有規模的公司,官司亦已解決,業務也繼續蒸蒸日上。縱使那時仍未找到合適人選,但之前慘被 Kai 嫌棄後固然仍心中有刺;只是基於大公司要顯示其應有氣量,他們只簡單回應說「保持聯絡」(在商業世界,那其實等同點頭之交間的「得閒飲茶」);Kai 卻不識趣的「很Kai 地」再三跟進詢問何時有消息,最後公司A 按捺不下,有骨地說他們是一家商業機構,應不適合有「文人風骨」的人才方能令Kai 閉嘴識趣知衰。

從旁觀者來看,有些人或會覺得Kai 值得同情,但相信有更多人會認為他之前的言行太「屎忽鬼」,因此上述公司A 的回應倒是有點大快人心!總括而言,傲氣、風骨人人皆有,但是否需要高調宣之於口則要看時侯:要是你已真的上了神枱,肯定自己無慾無求,那麼你說自己不吃人間煙火、不需要去厠所也可!不然的話,less is more, 非必要情況下少說一些去到盡太「扮嘢」的說話其實也是替自己種緣積福。


再者,像Kai 這種在自己得意、公司 A 有官非時會替自己頭上扣上「文人風骨」此等美麗大帽子明哲保身;但自己失意、公司A 安好無缺時則若無其事不顧一切的再三扣門,突顯「不能共患難只能共富貴」的市儈心態 - 如此不一致的大反差往往只會招來更多的鄙視,也引證了他自己根本帶不下「文人風骨」這帽子


* 文章亦刊於<CTgoodJobs.hk>及<852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