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傳媒流行「離地中產」一詞,源自曾俊華年賺千萬卻自稱中產,卻不知民間疾苦,高高在上,「離地」説官話。
在職場上,「離地」的高層們我們也屢見不鮮。個人認為,企業中的高層上了神枱,早已安坐
Boardroom 大講 strategy,説三道四抽水攞彩不自覺已變成其求生再上位的技能;事實上他們又不是常站在真正幹實事「打仗」的人旁邊,他們「離地」固然是常識 - 始終能像那一田CEO 莊偉忠般肯反傳統摒棄職場管理的繁文俗節和資源浪費,在大時大節肯身先士卒的為數甚少 - 那怕他只是在「做騷」或但求「出位」,至少他肯做,就算下屬未至心悦誠服也至少令他們心態上平衡一些。
再者,高層經歷年復年的辦公室鬥爭才捧上高位,「離地」某程度是他們的收成期,可以理解;而宏觀地看,一家企業有一兩個「離地」的人或真的能令他們看得更高更遠更透徹 - 這亦是我曾聽見一些管理層説過的「管理人員理應該是要像站在陽台層(balcony
level) 看舞池中人跳舞的觀眾才會看得清晰」。
可是最令人感不屑的,可能反而是那些只是比低層高級一些,但又未到高層的中層。他們一方面仍未完全上位去指指點點但要幹實活,另一方面卻只懂説著「離地」的雄圖偉略;要是他們扮「離地」説「火星話」是要向上討好高層那還可接受;可是他們對下仍是拾人牙慧跟高層口吻般狐假虎威只懂説著「火星話」大理論的話便未免令人反感 - 尤其是那些「阿媽是女人」的理論,既「硬耳」又不能幫助解決現有的問題 -他們絕對可「尊稱」為「離地中剷」啊!
畢竟,高層或下屬的立場是對立的 - 某程度上職場中層的作用就是要作為「潤滑劑」,在企業的大方向和哲學和日常現實環境作出取捨和平衡 - 始终我們不是活在烏托邦 ideal world,目標定位和執行上必有差距;作為一個未完全「離地」的中層,日常運作較熟悉(甚至自己有時也要落手落腳),多一點同理心(empathy),少一點執高層的「口水尾」,那怕是有點政治不正確,至少會讓人覺得有血有肉有主見的人,而非無思想的人肉錄音機。
但可悲的是,「離地中剷」不明白自己在高層眼中也只是一隻棋子,高層自己可以「齋講」正是因為他們要中下層去 get hands dirty 去做;但有些中層們卻以為自己真的可以學高層般只説不幹,最後往往因而誤了日常工作,後患無窮。
總括而言,當職場的中層是職場必經也可能是最吃力不討好的一層 - 因你既要實況(real-time)有效地貫徹執行高層訂下的目標,同時也要顯示自己有遠見;對上要服侍老闆們有時「離地」的要求,對下則要軟硬兼,既要靠團隊完成工作又要不能過份依賴他們以免被牽著鼻子走。
可是,假若這些「離地中剷」以為自己可拿著雞毛當令箭,那好比一森林故事的比喻:從前,有一隻在樹下的兔子(中下層),看見樹上的麻雀(高層)悠閒的坐著,吱吱喳喳唱唱歌好像什麼也没有做又過一天,於是有樣學樣;最終兔子因坐著唱歌引起獅子注意又懶散疏於活動而反應慢,最終遭吃掉。那兔子忘記的是,麻雀坐在的是相對安全的高高樹上而非滿佈獅子老虎的地面;再者牠在樹下看到的永遠只是麻雀坐在那棵樹上吱吱唱歌的一刻而不是飛離樹後的所有一舉一動。
因此,在職場,要學人「離地」在紙上談笑用兵、只懂指指點點、講遠景和策略之前,也得看看自己所處位置啊!不然的話,被下級睨被上級 x 的日子確實「指日可待」呢!
有時看到職場上的「離地中剷」扮大佬,再看看高高在上的曾俊華肯紆尊降貴自認中產
- 也不是太討人厭吧!
* 文章亦刊於<CTgoodJobs.hk>及<852郵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