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香港讀書真受氣

跟一些較資深的candidate 交談時有些獵頭行家很愛問一些很 check-box HR 問題,小弟則往往很怕聽到。畢竟他們「位已上」,說 skill-sets 差別不會很大;而那些什麼 strength & weakness management style 之流的問題則屬低層次的「吹水」- 難道他們真的會跟你說自己很樣衰很惹人討厭嗎? 這些問題淺談尚可,多談則無謂。

反之我認為談談他們對行業前景、公司特色的看法或個人家庭等閒話家常更能立體呈現他們的sense 、性格及風格。最近有幸和一基金公司中高層 L 聊天,說著說著,話題扯到其K3 兒子考小學一「氣頂」之事,令人不禁慨嘆在香港求學是可以何等受氣。

話說,他替他的兒子報了一間小學,幾經辛苦過五關斬六將後來到 Final Interview,兒子卻碰上感冒發燒;雖然他的兒子是依舊的精靈活潑,本可「頂硬上」 -只是基於公德心,為免有機會傳染其他人,LFinal Interview 當日帶著兒子以及醫生紙主動申報看看學校有甚麼另外安排;誰知該校的「安排」正是想也不想便取消其兒子資格 - 既不讓其兒子入場應考(因怕傳染),也不打算安排擇日面試。「那即是懲罰誠實的人吧!早之不告訴他們啦!」L說時還一股怒氣 - 這也難怪吧,畢竟考公開試有時也可酌情重考,更何況那是小學面試,又不是筆試;更何況又不是甚麼大病,只需押後數天再定日子吧!唯一的解釋是,那學校根本不愁學生,因此犯不著為個別應考者花額外功夫。

我說,既然那學校「串嘴」成這樣,斷估是那些出名盛產尖子或十優港姐之流的名校吧?誰知 L 告知那原來只是位處石硤尾的一家天主教小學S -歴史尚算悠久,有一定名望,但距離所謂一線名校仍是有距離;只是可能真正一線的名校競爭過於激烈,引致像小學S 這種學校也水漲船高,變得搶手及自以為是。

對於L 慘吃無情閉門羹,小弟深表同情,也只能勉勵他比該校更好的小學多的是;再者,小學S連自己細選入final round 的學生也顯得如斯不在乎或不講情理地對待的話,那麼他們在栽培學生方面也應不外如是吧。

事實上,近年家長們為子女爭學位真是各出其謀:「孟母三遷」瞄準校網自然不在話下 - 不信教的「忽然虔誠」、對母校本來沒多歸屬感的突然「敬師」、出錢出力「回饋母校」者比比皆是 - 但做足全套最後叩門失敗者也不少。

本地家長爭崩頭之餘,據知老外們也為子女在港讀書而頭痕,皆因國際學校學位也是僧多粥少,識人、有推薦信、父母行業高尚或有錢買學卷也一位難求 - 這或多或少也影響這班 expat 來港買工作的意欲;有云新加坡正正較少有外籍小童學位不足的問題而較易吸引expat 定居,某些企業也因而偏向把亞太總部定於新加坡。


我想,「修身齊家」某程度上放諸四海皆準;而兒女們的教育配套可謂一國際城市吸納或挽留專才的重要一環 - 現在香港的教育配套正是有點畸形得令人喘不過氣來。要是處理不善的話,先別說發展什麼四大產業吧,留不住人才下香港的競爭力已先被削弱。

* 文章亦刊於<CTgoodJobs.hk>及<852郵報>

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韓國財閥

最近有幸替一外資企業到韓國當地作招聘,藉此對其求職市場作較深入了解,甚為有趣,也值得深思。

在韓國,基於歴史因素,造就當地以三星、現代、LG等為首的財閥 (Chaebol)之獨大;話說,在六十年代,當時韓國在內戰後一窮二白,政府便對這些以家族形式經營的財閥威迫利誘,強硬地要求他們跟隨政府大方之餘在各範疇也施予各種政策上的優惠藉以振興經濟。這些財閥在韓國國內毛孔不入,深深主宰著國民日常大小生活,絕對可媲美香港以李氏為首的地產霸權。

當然「獨大=腐敗」可謂永恆不變的公式 - 雖云財閥對韓國經濟貢獻良多,可是帶來的問題也不少:比如説,他們衍生的壟斷問題嚴重,官商勾結也不時發生;再者公司也走不出家族生意的「中央集權」框架,往往決策取決個人喜好等 - 某程度上,這些行為在香港的地產霸權企業的作風可能也是大同小異,只是也沒有韓國的財閥般來得明目張膽吧。

事實上,小弟和一些在香港大韓企工作的香港員工交流時,他們也笑說其企業文化的「獨特」-比如說,韓國老闆不時會在面試時突然不作一聲走出會議室講電話然後自由出入,也偏向是「一言堂」及有點「大男人主義」,引致不少習慣在歐資美資公司工作的人慕名加盟後也會「水土不服」。可是,在韓國,不少當地畢業生卻是以加入財閥為終極目標 - 父母會視子女能加入財閥為光宗耀祖的畢生夢想;畢業生寧可失業兩年、不入跨國公司也要等機會入財閥;財閥則每年不亦樂乎地舉行科舉般的考核任意揀卒(坊間甚至會出精讀教人預備如何過五關斬六將)。到底財閥對當地打工仔為何有如斯吸引力呢?

綜合各評論和分析,可歸納以下原因:

讓金錢説話:打工仔大多求財不求氣,據幾年前當地一項調查顯示,員工在財閥的普遍人工比外資公司高12.5%;比中小企高56.2%;比國有企業也高26.6% - 因此國際知名的跨國在當地也難已和財閥爭人。薪水愈高,怨氣愈少 - 講完。

軟性宣傳:除了銀彈外,財閥也愛藉傳媒軟性宣揚其家族或主席總裁們的傳奇豐高偉績,以及其對國家的貢獻或企業如何在國際巿場揚威為國爭光 - 令人民也會覺得在財閥工作有多一份使命感、自豪感 - 當然,他們的軟性宣傳理應是比鄰國朝鮮的神化金氏來得高明和自然的。

鼓勵研發,放眼國際: 銀紙和門面功夫做足外,不得不承認,韓國的財閥是有遠見且勇於求變的 - 他們放在研發的資金不斷提升,財閥也不斷改革優化企業架構和行政決策,也發展各自專長的領域,在國際市場佔一席位,而非只利用本土政府政策上的優勢「塘水滾塘魚」。產品市場發展和機遇空間大,人才自然願意加盟。

人才投資: 這也是財閥最「揼本」的一環 -以三星為例,據說他們會每年挑選一定數量的精英,免費讓他們在國外「體驗生活」一年,好讓他們了解當地國情文化,以便日後在國外擔任要職,成為該國專家;而據調查顯示,三星自2003年起花在培訓的金額是一般日資企業的兩倍,歐美企業的三倍!


如前文所言,韓國財閥的獨大在社會和經濟層面仍是衍生不少問題;只是基於他們能令打工仔有錢有面有機會,自然不難收買人心吸納人才。籠統地說,有人才,企業自能持續發展。反觀香港的所謂大企業呢?除了慣常別人常言道的「傳統保守」、「算死草賺到盡」、「待遇不佳」外,他們又會有遠見去改革吸納一流人才,讓本地薑不會普遍對其反感,只嚷著做外資公司嗎?就筆者所見,個別本地公司是有此遠見的 - 只是要像財閥般在韓國和外資於吸納人才上爭一日之長短,仍是遙長路遠啊!

* 文章亦刊於<CTgoodJobs.hk>及<852郵報>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世界級

最近,前曼聯傳奇領隊費格遜出新書,自然四出接受訪問宣傳,並說到在其麾下曼聯中他認為只有四位世界級球員,包括 C朗,簡東拿,傑斯以及史高斯。

只怪費爵爺「位高言重」,或在其紅魔王朝下猛將確實太多,此話一出,立刻引起迴響。其實說者無心,他可能純粹抒發自己主觀心目中出色的球員,可是演變下來卻被解讀為「那就是說 xxx 未夠班做世界級吧?」

就此,記者自然不放過天生萬人迷碧咸。「我幸運地為最偉大的領隊效力.... 也偏向應同領隊所說的 - 有ㄧ些球員是真的稱為世界級,而我也有幸跟他們並肩作戰。 」他更直認自己不比C 朗好。

說實話,碧咸是否世界級實屬見仁見智,也是有如「比利還是馬勒當拿較好」的無間斷爭論 - 他的傳中球及罰球絕對是「屈機」的,也足以如費格遜所言的世界級球員是 game changer;可是他的速度和腳下功夫又確實真的只屬一般,勉強只能說他作為球星時比賽時也尚算勤力投入不錫身吧。但無論如何,碧咸上述那回應就一定是「世界級」的 -要是「世界級」言論原無意冒犯,其回應正好令花生友、搞事者收口;那怕費的言論真的是衝著他而來,也姑勿論他是真心認同或是虛偽,他那看似謙虛的回應是少一點自信也說不出來的,而潛台詞亦仿如是:「我今時今日仍名利相收,你當年也要用我去完成大業,就算不是世界級又如何?」

其實在生活或工作上,有時我們不自覺很在意別人的言論或看法。「其實你怎樣看我呢?」「他在背後說過我的什麼呢?」「我真的不是這樣的啊!」尤其對著有點無關痛癢又總愛指指點點的路人甲打手乙,與其婆媽糾纏,倒不如豁出去「好!隨便說!企得這個位我預了!」「呵,是嗎?我可能真的是如他說這樣呢!」  -人家閉嘴「吹你唔脹」之餘反可能反嬴了一份瀟灑和尊重。我想,雖然實踐起來可能不易,只是就算沒有碧咸的樣貌或球技,也可不妨一學他的氣度或胸襟吧!



* 文章亦刊於<CTgoodJobs.hk>及<852郵報>